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制度 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工作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同时,规范他们的行为,树立良好形象,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,开创我院学生工作新局面,特制定如下考核办法: (一)具体量表 满分 自评(5%) 互评(25%) 群众评定(50%) 班主任评定(20%) ,其中工作态度10 分,工作效率12分, 群众基础12分, 协作精神8分, 全局意识11分, 人际协调11分, 组织能力12 分,学习状况8分, 卫生状况8分, 纪律观念8分。 (二)操作标准 1、工作态度:积极主动、善始善终、程序到位(10分) 较为积极主动、工作步骤能较好完成(8-9分) 一般(6-7.5分) 较差(6分以下)。 2、工作绩效:师生反映良好,能在院以上范围产生较大影响力(12分) 师生反映较好,能在校、院、班级内产生一定影响力(10-11分) 一般(7.5分-8.5分) 较差(7.5分以下)。 3、群众基础:为人非常谦逊、大方、热情、会处事(12分) 为人谦逊、大方、热情、处事好(10-12分) 为人不够谦逊、大方、热情、处事能力一般(7.5-8.0分) 上述几方面较差(7.5分以下)。 4、协作状况:在做好本部门工作基础上,能很好地支持和给其他部门开展工作(8分) 在做好本部门工作基础上,能较好地支持和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(6.5-7分)支持和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一般(5-6分) 缺乏对其他部门工作的支持和配合(5分以下)。 5、全局意识:能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,大局观念强,具很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(11分) 能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,大局观念较强,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(9-10分)较能正确地对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,有一定的大局观念,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(6.5-7.5分) 上述三方面较差(6.5以下)。 6、组织能力:工作安排思路清晰,接紧密,有板有眼,有头有尾(12分) 工作安排,思路较为清晰,接较为紧密(9.5分-11分) 工作安排思路和接一般(7.5-9分) 较差(7.5以下)。 7、学习状况:能积极扩展知识面,上课积极认真,按时完成作业,考试成绩理想(8分) 能积极扩展知识面,上课较认真,较准时完成作业,考试成绩比较理想(6.5-7分)不注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,上课完成作业态度一般,考试成绩一般(5-6分) 以上几方面表现很差(5分以下)。 8、纪律观念:能遵守学校学籍管理,学院及班级的有关规定,精神饱满,作风纯正(8分) 生活有序,能较好地遵守学校学籍管理、学院及班级的有关规定,精神较饱满、作风较纯正、生活较有序(6.5-7分) 表现一般(5-6分) 上述几方面表现很差(5分以下)。 9、卫生状况:热爱劳动,讲究集体和个人卫生,注意个人形象气质(8分) 比较热爱劳动,较讲究集体和个人卫生,较注意个人形象气质(6.5-7分)上述表现一般(5-6分) 表现很差(5分以下)。 10、人际协调:能正确处理与领导、老师、同学的关系,与外界交往能力强(11分) 能正确处理与领导、老师、同学的关系,与外办交往能力较强(9-10分)处理上述几方面关系能力一般(6.5-7.5分) 较差(6.5以下)。 (三)操作办法 1、考核采取自评、互评、群众评定,班主任评定四级评定。 2、对于被考核的十个项目的四级评定比例分别为5%、25%、50%和20%。 3、互评是指院(班)内学生干部互相评定,群众评定是指由干部所在班级的同学共同评定。 4、每个分项的总分即为该同学的最后实际得分。 5、每学年评定一次,依据学年评定总分排序(附合评奖条件)确定优秀学生干部,70分以下者不得参加优秀学生干部、优秀团干的评比,60分以下者为考核不及格。 6、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干部,予以撒换。 |